【完成中的切片】吳增榮水彩畫展


吳增榮,1942年生,台中縣東勢鎮人,1961年(二十歲)開始接觸繪畫,1971年開業純一建築師事務所成為執業建築師,執業期間有東勢鎮公所(1990)、楊梅江宅(1984)、台北市政中心(1991)等傑出建築作品,在業界除了以競圖時常獲獎聞名外,作品中對於風土環境的探索,也引起了日本媒體的關注。
1991年結束了經營二十年的建築師事務所,專心從事水彩創作,至今二十年的時間產出約兩百幅的作品,其中九成以上的作品都是台大校園實存景象的描繪。以水彩為創作媒材的吳增榮,以繪製建築圖可修改的經驗,試著用水洗來去除畫面上的顏料,重新上彩來修正圖面上的表現。從小面積的水洗修改,後來轉變為在浴室用蓮蓬頭作大面積的沖洗,而這一個發現,讓水洗跳脫了修正的功能性,變為另外一種技法的表現,更有趣的是水洗後的呈現:可以選擇部分沖洗、淺層抽洗,洗後呈現一種特殊的仿乾筆效果,重新上色後也可露出修正的痕跡,所以畫作上的形體邊緣可以形成一種不確定的邊界風格。
因為吳增榮的創作習慣為同時繪製多幅作品,重複觀賞後進行下一步修正,但因為其作品多為全開,所以將畫作全部拍下來洗成A4大小以方便翻閱,修正後再拍、再翻閱,因著這樣的習慣累積了二十年的修正記錄,數量驚人且脈絡清晰。由於畫作的創作時間動輒十餘年,景物、環境、心境的體會都可能因著時間改變而有所更動,如果同時觀賞一系列畫作記錄演變,時間的議題就自然浮現在觀賞過程當中,不斷更動的美學觀點,每一個畫作記錄似乎都在趨近於一個完成的狀態,但卻好像沒有完成的一天,每一張相片中所呈現的凝結影像,如同在不斷滾動的創作過程中,取出同一個時間點的切片。
一個開業二十年的建築師,在執業過程中累積了豐富的空間處理經驗,再用另一個二十年將每天所處的環境,生活中的場景用畫筆作一個抽象的轉化,並且針對每一個畫作做持續性的修改,同時用相機將這二十年創作歷程逐一記錄。〈完成中的切片〉這個展覽希望呈現創作者將身邊的環境作某種「定象」處理的過程,對於一個實景的抽象化呈現後,再對這個持續變化的抽象表現作具象的紀錄,反覆的操作過程中,除了作者的創作脈絡清楚的被看到外,空間的變化與情感也藉著其畫作表現出來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